关于组织申报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
发布时间:2016-04-21   浏览次数:1052

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,推进转型发展、特色发展,学校决定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,现将申报事宜通知如下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四中、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,把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,按照“凝练学科方向、汇聚学科队伍、构筑学科基地”的思路,坚持“强化特色,突出重点,优化结构,协调发展”的工作方针,以提高学科质量为目标,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,以学科平台建设为载体,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,分类指导,分层建设,系统推进,做强优势学科,做大特色学科,发展交叉学科,培育新兴学科,扶持人文社会学科和基础学科,建立以航空学科为主要特色、以区域研究学科为优势领域的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。

二、建设目标

对接国家统筹双一流建设战略、山东省学科“筑峰”工程、优势学科提升计划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,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,推动学科特色优质发展。以发展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,以开展研究生教育为追求,建设一支适应需求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学科队伍;按照“提高质量、优化结构、强化优势、扶持重点、突出特色、创建品牌”的建设思路,构建理工结合、文理交融、多学科协调发展、适应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;启动“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筹备建设计划”,“十三五”期间遴选3-4个“高峰”学科进行强化建设、4-5个“优势”学科进行重点建设,扶持建设一批“高原”学科(群),通过分层重点建设,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与鲜明特色的学科,使1-2个学科进入全省重点建设行列,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,力争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突破。

三、建设内容

1.学科队伍。形成较为稳定、方向明确、层次合理、整体性强、水平较高的学科梯队,并形成学科带头人、学术带头人、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合理梯次。

2.学科平台。加强各级各类学科平台内涵建设,努力构建国家、省部、市厅、学校四级科技创新体系。

3.科研能力。适应国家、区域和行业需求,瞄准高层次课题、高水平成果、高级别奖励、高额度经费和高贡献服务“五高”目标,超前谋划,精心组织,认真实施,切实提高科研水平,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,提高学术影响力,支撑学科发展。

4.人才培养。追踪对应本科专业招生就业形势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;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,锻炼导师队伍。

5.支撑条件。整合资源,加快图书资料、仪器设备、网络信息、实践基地等建设。

6.学科环境。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内部管理规章制度,调动学科成员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,注重和谐学科建设。加大学术交流力度,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,浓厚学科建设的学术氛围。积极提高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。

四、申报对象

各院(系)、校直科研机构。

五、申报条件

1.注重学科建设,学科方向凝练明确,业已形成3个以上相对固定的学科方向;

2.具有学科带头人,按学科方向基本形成学术带头人、学术骨干和后备力量组成的结构合适的学科队伍,各学科方向人员学习背景和教研方向具有高度相关性,总人数不少于20人;

3.学科科研能力较强,“十二五”期间学科人员至少主持过2项省部级以上有资科研项目;

4.积极参与省、市厅、校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,建有创新体系内的相关创新平台或各级重点学科,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支撑条件良好;

5.对应本科专业发展前景良好,人才培养质量较高。

六、申报程序

1.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通知精神,通过集体讨论,确定申报学科;

2.组织专门人员填报《滨州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》和《滨州学院学科自评报告》;

3.以上材料纸质版一式三份完善手续后于4月18日前报送科研处重点建设科,电子版发送至工作邮箱;

4.学校组织学科总评和立项评审。

七、注意事项

1.每个单位只可申请一个学科,均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、教育部《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(2011年)》一级学科申请(可按专业学位名称申请,其中工程硕士按领域名称申请),每个学科设不超过3个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。

2.学科成员学习背景、教学研究方向与所报学科方向相同或密切相关,各学科人员不得交叉。

3.请各单位认真采集自身数据,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所申报学科的充分调研,摸清本学科在省内外(尤其是省内)所处位置,在掌握充分材料的基础上开展学科自评,撰写自评报告,提供客观真实的学科自评数据材料。

4.相关重要数据须提供支撑材料原件,严禁数据造假,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资格。

5.建设周期为5年。

 

未尽事宜请与科研处重点建设科联系。

联 系 人:贾  菲

联系电话:3186320(87320)

工作邮箱:bzxyzdjs@163.com

办公地址:办公楼北楼406房间

 
 
62.9K